PCI患者不得不知道的福音-抗血小板药物检测


发布时间:

2025-04-07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多种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的基础,而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多种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的基础,而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抗血小板药物已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以减少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但不同个体对抗血小板治疗的反应性存在明显差异,血小板高反应性(HPR)一直是影响抗血小板治疗疗效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抗血小板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平衡出血与血栓事件的风险也一直是备受临床关注的热门话题。近年,随着国内PCI例数的大幅增长,优化抗血小板治疗、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血小板功能检测(PFT)可用于评估个体对抗血小板药物的反应性,并据此对抗血小板治疗策略做出调整,帮助提高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2011 ACCF/AHA/SCAI PCI指南》、《2014 ESC/EACTS心肌血运重建指南》和《2014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反应多样性临床检测和处理的中国专家建议》均建议:

对伴有高危因素ACS且接受PCI的患者,如发生再缺血事件;左主干、单支开放血管、多支血管病变;桥血管病变及弥漫病变需多枚支架重叠植入等高危病变PCI;临床和介入手术结果预测血栓风险较高者(如伴有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肥胖、术中出现夹层、无复流等);计划调整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患者推荐进行血小板功能检测以指导抗栓治疗。

目前血小板功能检测的方法有多种,最常见的有光学透射比浊法(LTA)、POCT检测法(如:Verify Now法)、闭合时间法(如:PFA-100/200)、血栓弹力图法(TEG)、细胞内信号分子检测(血管扩张刺激磷酸蛋白,VASP-P)、细胞表面活化分子(P-选择素)法等,这些检测方法均被大量研究证明与临床不良事件有显著相关性,可用于评估抗血小板药物疗效。

以上检测方法原理各不相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2014年欧洲心脏病杂志发布的《血小板功能检测在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和《2014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反应多样性临床检测和处理的中国专家建议》建议P2Y12抑制剂治疗反应监测推荐应用标准化程度较好Verify Now法或VASP检测,无条件时可采用LTA方法。

溯策凝全自动血小板聚集仪(YHK-RPA100)是一款精准、快速、简便的抗血小板治疗检测系统。其原理为微流控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通过对全血样本(无需预处理),以最简单的操作、最快速的时间(3~5min),对临床两大类常用抗血小板药物(COX-1抑制剂和P2Y12受体拮抗剂)的疗效进行监测。指导临床对用药期间的风险事件(缺血或出血事件)进行评估,合理调整用药,制定精准、个体化治疗方案。

了解更多的行业动态

2025/04/07

PCI患者不得不知道的福音-抗血小板药物检测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多种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的基础,而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5/04/07

克“栓”武器库-抗血小板药物全汇总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是影响心、脑血管和外周动脉的全身系统性疾病,而其中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在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2024/04/11

体外诊断试剂主要类型和技术原理

体外诊断试剂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科研与临床检验中,因质量稳定、效果可靠,其不但为科研和诊疗提供了依据,也为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了技术资料。体外诊断试剂品类繁多,涉及众多学科门类,因学科间交叉现象日渐增多、新技术层出不穷,很难以某个原则为标准对其简单分类。

2024/04/11

体外诊断试剂有哪五大类

体外诊断试剂有金标类、酶联免疫类、核酸扩增类、生物芯片类、发光免疫分析类。